玉门油田输氢管道项目试压干燥完工,中石油继续发力供应端
近日,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管道二公司”)承建的玉门油田2022年水电厂氢气输送管道项目干燥作业尾端检测点达标并通过验收,这标志着该条新能源管道试压干燥完工。
据了解,该项目是玉门油田160兆瓦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的重要配套工程,管线全长5.5公里,管道沿线设分输阀井2座、氢气外输末点1座、炼厂氢气注入站1座以及相关配套工程。图为吊装过程中,跨越管正按照指令进行移动。图源科技日报
值得一提的是,玉门油田2022年水电厂氢气输送管道工程是中国石油首个应用新能源发电技术制取绿氢的试验示范项目,也是甘肃省首条中长距离氢气管道。
相比输油、输气管线管材,氢气管道在焊接施工中极易产生气孔。对此,创新焊接工艺是关键。“我们先让技术人员进行试验,采用多层多道焊增加环焊接头冲击韧性,再在施工过程中让电焊工采用短弧焊接的方式降低气孔缺陷。”管道二公司副经理倪兆生说。
此前,甘肃省首条中长距离纯氢输送管道主线全线贯通,标志着中国已经在西北省份进行了氢能源的深入布局。
今年4月,该项目开工建设配套输氢管道工程。计划新建1条直径200毫米、压力2.5MPa、长5.77公里,输氢能力7000t/a(约10000Nm3/h)的输氢管道,包括一条干线以及一条支线。
干线:光伏制氢装置-氢气外输末点,全长5.5km,设计压力2.5MPa,管径DN200,沿线包括氢气外输末点1座。
支线:炼厂氢气注入站-输气干线注入点线,全长0.2km,管径DN200,设计压力2.5MPa,包括炼厂氢气注入站1座。
此次贯通的输氢管道工程,是继去年玉门东200兆瓦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成功投运后,又一个重大新能源项目的重要配套工程,是贯彻落实省市氢能源发展部署的具体行动。该工程为甘肃省第一条中长距离纯氢管道,可进一步满足玉门炼厂和玉门老市区周边企业用氢需求。
玉门油田160兆瓦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是中国石油首个应用新能源发电技术制取绿氢的示范项目,也是甘肃省“十四五”规划部署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项目。项目设计建设160兆瓦光伏电站和7000吨电解水制氢生产线,预计2023年全面建成投运,年平均发电量达2.78亿千瓦时,节约标煤8.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生产绿氢7000吨。
去年,玉门油田分公司已在玉门油田炼油化工总厂建成投运集氢气压缩装车系统和储氢设施于一体的氢气加注站,充装能力每小时3000标方,目前已初步在甘肃、宁夏、新疆形成氢气供应链,累计销售氢气50万标方。
下一步,玉门油田将进一步发挥全省“氢能源产业链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按照酒泉市委市政府“打造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绿氢生产基地、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区”部署,积极推动绿氢在富氢能源生产、氢冶金、公交、物流等领域产业化应用,在河西走廊大力培育氢能“存储—运输—加注—应用”全产业链,逐步扩大绿氢生产规模,力争“十四五”末建成5万吨/年绿氢供应中心,在全力推动油田能源结构转型的同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此外,今年玉门油田将加快清洁转型规划落实,新增装机规模500兆瓦,力争光伏制氢、储能、风电和天然气发电全面突破。推动1800万千瓦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纳入甘肃省电力发展规划,确保基地规划“快入围”;力争纳入国家第二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中,确保重点项目“早落地”;全力做好20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和石油沟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确保全年并网发电3.6亿千瓦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规范经验和模式,确保已投项目“拿效益”。
按照“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中石油氢能产业链与天然气产业链及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将发挥现有制氢能力和副产氢资源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相结合,实现“蓝氢”供应,部署建设20个氢提纯项目,重点满足城市交通用氢需求。
近年来,中国石油按照“战略布局、稳步推广、规模发展”三步走阶段部署发展氢能,重点发力,多元化制氢、低成本高效储运氢,致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氢能供应商、贸易商、服务商。今年以来,中国石油持续发力供应端。
中国石油方面表示,未来,企业将通过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创新支撑平台、聚焦专业人才队伍、聚焦国际合作机遇,继续在供应潜力大、产业基础实、市场空间足、商业化实践经验多的地区,稳步开展试点示范,不断提升氢能产业及其他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推
荐
阅
读
1、一汽&重塑交付100辆氢能重卡!重卡领跑氢能商业化落地,批量交付销量创新高
3、国内首款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东风氢舟”即将示范运营,加氢3分钟能跑500公里
5、7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2辆和245辆,燃料电池头部企业看好乘用车的未来
6、国氢科技与杭叉集团联合开发氢燃料电池叉车,叉车已成为氢能应用领域的“新宠”?
7、成功试产!国家电投碱性电解水制氢新突破,2022上半年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动态盘点
8、绿氨成为绿氢应用新风口?双碳目标下绿氢合成绿氨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编辑:戴戴联系邮箱:daixinxin@acmi.org.cn添加管理员微信(微信号:ranliaodianchijun),加入氢燃料电池行业微信交流群
【免责声明】1、鉴于本平台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平台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平台联系, 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平台将及时处理;2、本平台文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需保留本平台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4、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全球氢能所有。
【版权声明】图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